-     
详细信息
“雷电放散装置” 是雷电防护系统中用于疏导、消散雷电能量,避免雷电直击或感应电压对建筑物、设备及人员造成损害的核心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 “主动中和雷云电荷” 或 “被动疏导雷电流”,实现雷电能量的安全释放(“放散” 即 “消散、释放” 之意)。与传统 “引雷式” 防雷装置(如避雷针)不同,现代雷电放散装置更侧重 “主动消雷” 与 “高效散流” 结合,广泛应用于易燃易爆场所、精密电子机房、高层建筑等对防雷要求极高的场景。
一、核心功能:为何需要雷电放散装置?
雷电的危害主要来自直击雷(强大电流破坏) 和感应雷(电磁脉冲干扰),雷电放散装置通过三大核心功能解决这些问题:
主动中和雷云电荷,降低雷击概率
针对直击雷,部分主动式放散装置(如电荷消散器)通过尖端放电,提前向雷云释放异性电荷,中和云层中的电荷积累,减少雷云与地面的电势差,从源头降低雷击发生的可能性(传统避雷针是 “引雷入地”,而此类装置是 “消雷减害”)。
高效疏导雷电流,避免局部能量集中
若雷击不可避免,装置通过导电组件(如接闪器、均压环)将雷电流快速引导至接地系统,再通过接地网 “分散释放” 到大地,避免雷电流在局部导体中产生高温、电弧或跨步电压,防止设备烧毁或人员触电。
抑制感应雷干扰,保护电子设备
对于感应雷(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放散装置通过屏蔽、接地等设计,将设备金属外壳、线路中的感应电荷快速放散,避免感应电压击穿设备绝缘层,保护精密电子仪器(如服务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二、主要类型与技术特点
根据工作原理,雷电放散装置可分为主动式消雷放散装置和被动式散流辅助装置两大类,二者常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防雷体系。
类型 典型设备 工作原理 核心优势 适用场景
主动式消雷放散装置 提前放电避雷针、电荷消散器 通过装置顶端的多组放电尖端,在雷云靠近时主动释放 “电晕电流”,中和雷云电荷,缩小雷击范围,降低雷电流强度。 主动降低雷击概率(保护半径比传统避雷针大 30%-50%),减少雷电流对设备的冲击。 空旷场地(如油库、气站、机场跑道)、高层建筑顶端、易燃易爆车间。
被动式散流辅助装置 均压环、接地放散网、等电位连接器 1. 均压环:沿建筑物外墙或设备外壳敷设,使不同部位电势均匀,避免局部高压放电;
2. 接地放散网:由铜带、镀锌扁钢等组成的网状接地体,增大接地面积,快速分散雷电流;
3. 等电位连接器:将设备金属外壳、线路屏蔽层与接地网连通,消除电位差,放散感应电荷。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较低,适合与主动式装置配合,增强散流效果。 建筑物防雷(如幕墙玻璃均压环)、配电房接地系统、电子设备机房屏蔽接地。
三、关键组成部件与材质要求
雷电放散装置的性能依赖于各部件的导电效率、耐腐蚀性和机械强度,核心部件及材质选择如下:
接闪与放电部件(主动式核心)
功能:直接与雷云发生电荷交换或接收直击雷,是 “放散” 的起点。
材质:需具备高导电性、耐大气腐蚀和抗电弧烧蚀能力。
尖端放电组件:通常采用不锈钢(304/316L) 或铜合金(黄铜、紫铜),尖端做钝化处理,避免雨水锈蚀影响放电效率。
提前放电避雷针:针体多为钛合金或镀锌钢管(内壁镀铜),兼顾强度与导电性,放电间隙部件采用陶瓷绝缘材料(耐高压、耐高温)。
 

